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内容体系构建
吴键 袁圣敏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北京师范大学,100875.)
中国教科院开发的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教学设计已经在上一期中进行介绍,这一期主要介绍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的内容体系。
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的内容体系,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给体育教师提供教学内容,即具体的教材。依照柔韧、灵敏、协调、平衡、速度、力量、耐力(肌肉耐力、心肺耐力)等身体素质分类的内在逻辑,结合健康体能教学设计的顺序,专门构建了由108个基础动作组成的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108式。
一、青少年健康体能108式介绍
青少年健康体能内容体系(初稿)
类别 | C级难度 | B级难度 | A级难度 | |
神经肌肉激活 | 灵敏
柔韧 速度 |
前后摸脚尖跳 | 听口令米字跳 | 算数前后跑 |
平举振臂 | 站立出拳 | 半蹲举臂 | ||
滑雪式左右跳跃 | 站姿屈膝转体 | 交叉步 | ||
半蹲侧向走 | 侧向开胯 | 侧向蹲跳 | ||
提膝踏步 | 垫步抬腿跳 | 原地半高抬腿 | ||
后交叉弓步下蹲 | 上下交叉跳 | 异侧触脚侧向跳 | ||
弹簧跳 | 开合跳 | 波比式跳 | ||
基本练习部分
|
速度
力量
平衡
灵敏
协调
心肺耐力
肌肉耐力
|
原地手慢脚快跑 | 快速前后一步移动 | 前冲接向后碎步跑 |
脚步快速开合 | 双臂摆动分腿跳跃 | 交替式分腿剪向后跳 | ||
手触地往返跑 | 侧向交替换边 | 向后碎步跑 | ||
触碰脚尖深蹲接举手站立 | 缓冲式落地下蹲 | 下落屈蹲 | ||
两脚交替登山者 | 撑地异侧扭转 | 换向交替伏地跳 | ||
原地手臂伸展爬 | 熊爬式 | 爬行前进 | ||
海豚式俯卧撑 | 俯撑180度转体 | 俯卧撑推掌 | ||
俯卧撑 | 鳄鱼式俯卧撑 | 瑜伽式俯卧撑 | ||
台阶跳练习 | YOYO跑练习 | 莱格跑练习 | ||
平板支撑 | 平板支撑式接抬腿 | 平板式交替撑地 | ||
侧向支撑 | 侧板式接提膝 | 侧边单肘平衡式抬腿 | ||
髋部上提 | 臀桥式与抬腿 | 髋部上提踏步 | ||
四肢仰卧支撑 | 螃蟹式伸展 | 螃蟹式碰脚尖 | ||
船式到半船式 | 仰卧卷体屈伸 | 滚动健身球 | ||
直摆腿训练 | 直膝十字交叉起 | 钟摆式摆腿 | ||
单腿竖立式 | 仰卧直臂高抬腿 | 举腿踏车 | ||
坐姿剪式踢腿 | 侧躺抬腿 | 侧卧单腿划圈 | ||
上犬式 | 肩胛夹缩 | 飞翔式肩部推举 | ||
自重深蹲 | 分腿下蹲 | 单脚下蹲 | ||
蹲跳 | 下蹲接X跳 | 屈膝跳跃伸臂 | ||
象限跳 | 侧向跳接波比式跳 | 侧向蹲跳加180度转体 | ||
抱提膝 | 原地跨栏步 | 单腿平衡足尖伸展 | ||
上举单脚站 | 单腿手前伸 | 单腿站立双臂伸展前倾 | ||
单脚站立 | 闭眼单脚站立 | 闭眼燕式平衡 | ||
拉 伸
|
柔韧 | 反向弓步伸展 | 腿部拉伸 | 臀部伸展 |
三角前弯拉伸 | 四头肌伸展 | 下犬式接小腿伸展 | ||
股四头肌伸展 | 跪姿四头肌伸展 | 士兵抬腿伸臂式 | ||
弓步曲肘拉伸 | 跑者弓步 | 全身拉伸 |
二、青少年健康内容体系说明
1.专门设计了神经激活的内容
传统的体能训练,很少有专门的与神经肌肉相关专门动作练习。健康体能的提高,基于科学、有效的运动,科学、有效的运动由运动控制来实现。人体的运动能力取决于人体合理的动作组合,动作的学习需要感知系统、认知系统、肌肉系统的复杂处理过程来共同完成。
研究认为,运动控制是人类和动物运用他们的大脑来激活和协调参与运动技能表现的肌肉和肢体的过程,根本上说,它是关于世界和身体当前状态的感觉信息的整合,以确定合适的一组肌肉力量和联合激活以产生一些期望的动作【1】,主要包括运动感知(信号传入)、运动控制(信息加工)、运功表现(信息输出)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动作控制训练过程中,神经肌肉训练通常被理解为包括涉及神经协调与控制的一切练习方式,视觉感知与信号传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为动力学研究指出,视觉上指定的信息(如光信号、时间信号,声音信号等)用于确定如何导航环境【2】,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影响到肢体动作的神经控制。本文参考Paul Gamble构建神经肌肉功能角色原理图【4】绘制健康体能神经肌肉功能角色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健康体能神经肌肉功能角色原理图
基于以上理论,健康体能体系不仅设计专门的神经控制动作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打破原有体能训练中机械、重复的动作训练的惯性思维,同时增加练习动作的反向性、手眼协调性、多变量性等等。这样做,一方面,增加青少年运动神经的敏感性,另一方面,提高体能练习在运动中的使用效果。
2.健康体能的“招”与“式”
青少年健康体能“108招”是指健康体能内容体系的108个基础动作。108个动作的筛选依据全面性、典型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全面性是指以内容体系中的动作为出发点可以用于发展全部的身体素质。典型性是指在众多练习动作中选择最典型、最为大众熟知的动作,如发展核心力量则是选用平板支撑类的动作。针对性是指动作的选择方面针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如耐力素质部分,选择的是台阶练习、莱格尔跑练习、 YOYO跑练习。
事实上,发展健康体能的动作多如牛毛,基于每个基础动作,可以拓展出很多变化动作方向、改变身体姿态的相关练习,这些练习可以叫做健康体能的“式”。“招”是基础,“式”是基于“招”的变化。体育教师可以在掌握“招”的基础上,学习、创造“式”,构建自己的健康体能“招式”体系,在教学中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体系,以达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教学效果。
3.健康体能108式的分类
健康体能教学内容体系,是将108个动作视为教材,即这些动作是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内容,根据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进行区分,依照动作的典型性特征,将这些动作分别进行分类。最初的设计是将动作进行精确的分类,例如“开合跳”作为激活类动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发现:在不同的练习强度、负荷下,“开合跳”是一种可以用于发展多种身体素质的动作。因此,在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为了方便教学组织活动,我们将系列动作进行教学归类,而没有将其与身体素质的发展形成一一对应关系,一种类型的动作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止发展一项身体素质,且一项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不能依靠某一种类型的动作练习。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调整练习的方式、强度、组数等等因素进行课堂教学的拓展。
4.健康体能中的耐力发展
在健康体能内容体系中,直接涉及耐力素质发展的动作(运动方法)只有一组即台阶练习、莱格尔跑练习、YOYO跑练习。事实上,青少年健康体能内容体系中的很多动作都可以用来发展青少年耐力素质,只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练习过程中对于练习的次数、节奏和休息间隔的时间进行调整。之所以考虑保留这组练习,是为了保证内容体系的完整性。这一组练习以往多用于耐力测试,现在将其放到内容体系中,是为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针对性。
5.健康体能课的练习强度和密度
青少年健康体能内容体系提供的是供教学使用的教学内容,这就决定了健康体能的课的类型是教学课。同时,还假设这些练习内容是第一次出现,所以课的性质确定为技能类教学新授课,准确来说,是健康体能教学(新授)课。因此,在课的练习负荷和密度预估中,要区别于体能锻炼(训练)课、技能复习课。
之所以专门对此问题进行说明,是因为最近学校体育领域提出关于体育课的新的模式,并且,新的模式对于课堂强度和密度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绝对的要求(一定要达到规定的负荷和规定的密度)。我们认为,健康体能教学课的运动负荷和密度要根据教学内容即运动性质来确定课负荷和密度要求。如,由于参与动作操作的肌肉系统大小不同,有大肌肉群动作、小肌肉群动作,同样的学习、练习时间安排,引起的身体反应是不一样的,学生的运动负荷自然也会出现不同。同样的,在教学中,有氧练习、无氧练习内容安排不同,也会导致身体的不同反应,呈现出不同的运动负荷。因此,用统一的负荷和密度指标去衡量运动过程是有待商榷的。至少,作为对身体锻炼的测量方法,心率指数的监测不是唯一的手段。
6.器械的使用与团队练习
青少年健康体能内容体系的内容选择,以徒手、自重动作为主,108招全部是基于徒手的练习,依靠练习者的自身重量来完成动作。依照金泰尔关于动作技能的分类体系,青少年健康体能内容体系中的大部分动作属于与固定环境无互动的变化动作类型。作为研究者,基于基本动作的“招”,我们将在内容体系“式”的拓展部分按照与变化环境有互动的变化动作类型发展,在此也借助金泰尔二维动作分类给教师们带来动作拓展的参考,设计拓展练习的原则,可以从打破学生固有的动力定型、提供练习的非稳定状态、发展学生的非优势肌肉群,以便达到全面练习的目的。增加练习难度的同时可以提升动作的挑战性,使学生自发的参与到运动中来。设计团队性的练习,也是体育教师可以尝试的课堂建构。单纯的体能练习难免会让学生觉得乏味,增加双人或多人的练习内容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控制好自身动作的同时也接收到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增加学生对于外界信号处理的应变能力,让健康体能108招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有趣,有效。体育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教学情况,设计拓展练习,形成新的动作作为“式”,丰富健康体能的练习方式。
另:课题组本期推出的只是一个初步的健康体能内容体系,还不够成熟和完善,欢迎各位老师跟我们交流,提出您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 Schmidt, Richard A. Lee, Timothy Donald (2011). Motor control and learning : a behavioral emphasis.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ISBN 978-0-7360-7961-7. OCLC 814261802
- Warren, William H. (2006). The Dynamics of Perception and Ac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113 (2): 358–389. doi:1037/0033-295x.113.2.358
- Fajen, Brett R. Warren, William H. (2003). Behavioral dynamics of steering, obstable avoidance, and route selec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29 (2): 343–362. doi:1037/0096-1523.29.2.343
- Paul Gamble.集体性项目的体能训练——高水平竞技运动的专项身体准备(第二版).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7:41.
(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吴键、郝军、周誉、向静文、袁圣敏、彭永强、李永超、王晓、范冬香、杨少卿、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