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多元评价机制 破解学生体质困局
吴键 袁圣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 提出了“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 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 锤炼意志”的学校体育新目标。切实 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 育大会精神,推动学校体育评价改革, 充分发挥评价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强 化评价的正向激励作用,改善学生体 质健康状况,是当前教育改革、学校体 育改革的重点工作。
改革开放令学校体育事业 大发展,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 显改善,但问题依然严峻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青少年体育, 曾相继采取过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学生 体质健康水平。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 来,尤其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 见》(以下简称“中央 7 号文件”)颁布 后,学校体育事业得到大力发展,管理 体制、课时安排、教师配置、场地设施 等取得长足进步,学校体育在学校教 育中的地位稳步提高。 作为学校体育工作重要目标,增 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近年来取得成 效,自 1985年以来的学生体质持续下 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止跌”“向好”态 势明显,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部分指标 保持稳步上升趋势,然而学生体质健康 水平下降趋势完全扭转的情况还不明 显,高年级阶段,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体 能素质下降的趋势还在持续。同时,青 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出现新的问题,如超 重和肥胖问题日益突出,营养不良和 低体重问题继续存在,视力不良尤其 近视率居高不下。“文弱之风”在一定 程度上存在,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得 不到有效解决,将可能引发系 列不良后果
从短期看,青少年意外伤害与疾 病持续增加。一方面校内外意外伤害 不断增加,如溺水、踩踏、猝死、摔伤、 冲撞等。另一方面,青少年群体抵抗 疾病能力下降,患常见病者增加,慢性 病出现低龄化趋势。 从中期看,人力资源质量普遍下 降,特殊人才来源缺口加大。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国防建 设,需要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人才。但 近年来,我国征兵体检标准持续水平下 降、各界精英健康工作年限缩短等现实 对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战略提出挑战。 从长期看,运动不足引发的慢性 病将造成巨大威胁。运动不足直接引 发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最终将导 致慢性疾病的大量发生。研究表明, 为了治疗各种因运动不足引发的非传 染性疾病和精神疾病,各国政府须支 付巨大的医疗经费,这实际上是政府 为国民运动不足被迫支付的国家经济 成本。因此,如果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下降趋势和突出问题得不到有效遏 制,未来我国将可能因为医疗和养老 负担过重而阻滞整体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社会 生活的巨大变化,一些新的因素,是引 发学生体质健康新问题的直接原因。 经济发展带来生活环境的改善, 特别是居住、交通环境的重大改变,导 致了体力活动的明显减少;以过度保 护为特征的不科学教养方式阻碍学生 参与体育锻炼;屏幕时间增加、静态生 活挤占了学生的运动时间,久坐不动 的静态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减少了青 少年获得持久、足够的运动乐趣的机 会,沉迷虚拟时空甚至发展为网络依 赖症的人数不断增加。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评价导 向,对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影响重大
响重大 自 1977 年以来的高考招生制度, 以文化课考试成绩为招生录取依据的 格局一直保持不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 倾向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且有所发 展。巨大的考试与升学压力,直接导致 了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减少、文化学习 时间的延长和睡眠时间的严重不足。 调查显示,某市高中毕业体育会考,申 请“免体”的学生接近20%。
改革评价体系,为促进学 生体质健康探索可行办法
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创新学校体 育评价办法,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意 义重大且深远。“中央 7 号文件”颁 布以来,各级教育部门和相关机构共 同努力,初步构建了以《国家学生体 质健康标准》监测评价、初中毕业升 学体育考试、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 研、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质量监 测、学校体育卫生专项督导、高校自 主招生体质健康测试6项制度为主体 内容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其中,《国 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评价、初中 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对学生体质健康产 生良好的影响。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评 价全面推进,有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 整体发展。从2008年开始,各地普遍 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 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 健康测试制度。为保证测试的质量, 2012 年,教育部开展了一年一度的学 生体质健康抽测复核工作(试行)。 2014年,教育部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 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 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 等三个文件,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 监测评价工作,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 部门要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 学校教育质量和地方教育发展水平的 重要指标。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评 价制度的推进,形成自上而下的压力 传导,学校体育各项政策得到有效执 行,从而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提供了 基本保障 。
实施中考体育制度,有力 提升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规定:体 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初中 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从1979年试行至 今,已在全国 31 个省 (自治区、直 辖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落 地。实践证明,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 试已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尤其是家 长群体,对考试制度也给予高度评 价。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 明,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有效改 善了青少年时期,尤其是初中阶段学 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多措并举,整合评价体系, 共同破解学生体质健康困局
体质不强,何谈栋梁?要改变学生 体质健康现状,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持续推进《国家学生体质健 康标准》监测评价。要全面落实“把学 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 量和地方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的规定,建立问责机制,健全监督制 度,以制度规范学校体育工作,以制度 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二是巩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 成效,全面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 试,完善、改进考试办法。科学设计考 试内容、考试项目和计分标准,克服初 中毕业体育考试出现的“考什么练什 么”“选择性不够”“技能考试不符合运 动项目实际”等问题,使考试制度更加 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身体发育实际。 三是强化高中阶段、大学阶段学 校体育评价。继续鼓励自主招生高等 院校进行体质健康测试。2019年,教 育部规定,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全部 学生,都必须进行体质健康测试。调 研显示,某自主招生高校2019年体测 成绩能够达到优秀的学生在 1%左 右。尽管考试规模小,但因招生学校 均为重点院校,所以在社会上引起了 关注,其做法值得鼓励。需要提出的 是,自主招生不仅要对考生进行体质 健康测试,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出 台与招生录取密切相关的“硬”措 施,激励学习好、身体好的学生进入 高水平高校。 四是要探索适合新时代特点的科 学的锻炼、评价办法与路径,研究符 合教育规律的新政策。构建新型、科 学的学生体质健康知识体系,指导学 生进行有效、高效的锻炼。新时期, 要采用基于儿童动作发展、功能性训 练和康复训练等现代科学理论,以促 进健康体能为核心目标,以心肺耐 力、肌肉耐力、肌肉力量、柔韧性、 平衡能力为评价标准的新的教学与训 练手段。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时记录学生动态行为、反馈学生锻 炼的成效。当前,解决学生体质健康 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能够提供跨 越学校、社会、家庭不同时空的基础 条件。因此,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锻 炼、休闲、睡眠、饮食等进行跟踪、 监控、指导,一个由原来一次性测评 转化为动态性、综合性评估的大数据 智慧时代已经来临。 2016至2018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 标准抽测复核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 学生体质达标测试合格率为 91.91%, 优良率为30.57%,全国学生体质健康 状况总体呈现“逐步提升”趋势,小 学和初中学生达标良好率和优秀率呈 现逐年增加趋势。 新时代、新气象,破解学生体质 健康困局,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必须 强化已有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同 时,创造适合新时代特点的多元评价 制度,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 炼。需要指出的是,解决学生体质健 康问题的根本路径和终极目标是培养 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只有如此,广大 青少年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吴键为中国教科院体卫艺教 育研究所所长,作者袁圣敏为中国教科 院体卫艺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本文 为中国教科院“破五维”教育评价改革 研究课题【GYG12019001】成果)